最近,打開盒馬、叮咚等零售商的線上App,你會發現,帶有“低GI”標識的食品正在悄然增多。
事實上,這股風潮也蔓延到了社交平臺。在小紅書上,“低GI飲食”的相關話題瀏覽量已達3420.5萬;而在抖音,“低gi”的相關話題播放量更是高達3.6億次。種種跡象都表明,低GI食品正在全面走進消費者的視野,成為下一個健康風口……
01.低GI食品到底是什么?
了解低GI食品需要先了解,GI是什么。GI,即血糖生成指數(Glycemic Index),是衡量人體攝入食物(主要是淀粉類或其他碳水化合物含量較高的食物)后血糖升高程度的生理學指標。根據國際標準,GI值70以上為高,56-69為中,55以下為低。
高GI食物會導致血糖迅速升高,給身體帶來壓力,而低GI食物消化吸收較慢,有助于維持血糖穩定。《成人肥胖食養指南(2024版)》就明確提到,低GI飲食有助于控制體重和血糖。
圖源:pixabay.com
我國居民的主食以米飯、面條和饅頭為主——碳水含量普遍較高(70%左右)。這些主食在人體內會快速消化轉變為寡糖和葡萄糖,而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島素分泌和作用障礙、肝臟的糖原合成和釋放紊亂等原因,會使機體糖代謝紊亂,因此對于控糖人群或者糖尿病患者而言,要嚴格控制攝入食物的GI值。
這也是早期低GI食品主要面向糖尿病患者、體重管理者及健身愛好者等特定消費群體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消費者認為,低GI食品等同于低糖或者無糖食品,但這其實是一種常見的認知誤區。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范志紅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一些消費者存在認知誤區,認為‘含糖食品GI值高,無糖食品則GI值低’,這是不準確的。低GI強調的是血糖波動平緩,而非單純的含糖量低。例如,蘇打餅干無糖但GI值高,能達到72;蘋果有糖但GI低,僅為36。此外,只有那些含淀粉或糖的食物才需要關心GI值,像不含淀粉的蔬菜、豆制品、魚肉蛋類等食物,GI值也很低,可以忽略不計。”
02.企業扎堆入局低GI食品?
早期低GI食品主要面向糖尿病患者等特定消費群體,而率先布局這一賽道的企業也大多來自特醫領域。
圖源:DGI
例如,瑪士撒拉旗下DGI品牌主要面向糖尿病及注重低GI的營養人群、產婦。2013年,DGI和上海妊娠糖尿病中心研發了低GI餅干;2014年和上海臨床營養中心聯合開發了低GI面條;2016年和御江聯合開發了低GI雞胸肉產品。其產品線覆蓋餅干、代餐棒、黑燕麥片等多種類型,并在2022年完成近億元融資,加速市場拓展。
2021年左右,低GI食品的品類開始變得更加豐富。良品鋪子于2021年3月推出了0蔗糖版每日堅果,并獲得國際GI數據庫認證,是堅果行業首個由國際GI實驗室權威認證的低GI每日堅果。
同樣是在2021年,糖友飽飽的“控糖面包”于4月在天貓上線。憑借對糖尿病患者需求的精準把握,該產品在短短兩個月內銷量突破100萬袋。此后,品牌持續深耕這一領域,陸續推出低GI吐司、歐包、醬料等30多款產品。
2024年,低GI食品開始迎來爆發期,吸引了越來越多企業的關注。比如,新茶飲品牌將其作為“0糖”“無植脂末”之后新的產品差異點。其中,霸王茶姬產品詳情頁上,“低負擔專區”中,低GI(低血糖生成指數)成為繼咖啡因、卡路里之后又一醒目的健康標識。喜茶則聯合薄荷健康推出使用低GI糖原料制作的產品。
傳統食品企業也在加碼布局。旺旺于2025年通過子品牌“愛至尊”發力低GI食品。據品牌營銷負責人黃奕雯向AgeClub透露,其兩款新品上市首月銷量即突破百萬。除已推出的低GI五黑餅干與黑芝麻軟糕外,品牌還計劃在9月上線低GI黑芝麻牛奶等乳制品。
圖源:愛至尊
生鮮零售平臺同樣動作頻頻。盒馬自2024年起持續加大低GI品類開發,截至2025年8月已有40余款自有品牌產品上市,涵蓋黏豆包、饅頭等主食以及面包、沙琪瑪等休閑零食,且復購率顯著高于普通品類。
圖源:盒馬、叮咚買菜
叮咚買菜則在2025年5月APP改版中專門設立“低GI專區”。叮咚買菜副總裁張奕表示:“我們不是第一家做低GI商品的,但我們是第一家正式提出要做全場景、全品類低GI食品專區的電商平臺。”今年上半年,叮咚買菜低GI商品銷售額從去年同期的不足百萬,飆升至近6000萬。
03.低GI食品新風潮
今年年初,國家體重管理年行動實施,讓“控糖”成為食品消費的新風口,越來越多的企業瞄準了低GI賽道。與此同時,隨著消費者健康意識的覺醒,“控糖”也成為了大眾健康新剛需。
在政策和消費需求的推動下,低GI食品憑借“緩慢釋放能量、維持血糖穩定”的核心優勢,逐漸從小眾概念走向主流視野。
知名大型咨詢機構QY Research發布報告稱,2024年中國低GI食品市場規模已達1762億元,年增速超10%。
另據藝恩營銷智庫數據顯示,2024年,低GI在社交媒體上的相關作品量同比增長146%,互動量同比增長200%。
圖源:簡愛、雀巢
從品類結構來看,奶茶、酸奶和奶粉已成為低GI賽道的明星品類。這類產品大多具備專業的低GI認證和純凈的配料表,能為消費者提供更高的安全感。
然而,低GI食品市場在快速擴張的同時也面臨多重挑戰。一方面,部分低GI食品在提升營養的情況下,不僅口感體驗可能受到影響,價格也會更貴。例如盒馬同規格沙琪瑪,低GI無糖款價格比含糖款高出40%以上。
另一方面,當前低GI食品品類仍顯單一,主要集中在谷物基主食領域,如面制品、米制品及其衍生品類,而在休閑零食、飲品等大消費板塊中的滲透率仍然有限。
圖源:盒馬
在此背景下,不少企業正加速低GI食品創新。其中,由單一減糖功能向復合營養方向發展已成為主要趨勢——越來越多品牌選擇在低GI的基礎上,添加膳食纖維、蛋白質等基礎營養素,或針對特定需求融入益生菌、維生素等成分。
比如,樂百氏推出的低GI塔格糖益生菌奶茶,同時添加天然稀有糖塔格糖和4種1200億活性益生菌;悅鮮活低GI零乳糖牛奶在實現牛奶減碳低GI的同時,采用三重濾膜技術解決乳糖不耐受問題;江中猴菇食養餅干則在低GI認證基礎上特別添加碳酸鈣。
總之,隨著技術不斷成熟和消費認知持續深化,低GI食品將逐漸成為更多消費者的健康選擇。
內容來源:NF營養食品觀察